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健保資料庫之死亡陷阱2:住院死亡偵測(中)---詭異的台灣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死亡



作者:陳天心,統計協助:林星帆,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和ICD9諮詢:曉風


年頻率檢查表:


然後天心採取下面一個步驟,把轉歸代碼死亡,自動出院,病危出院每年的頻率分項統計出來,看到底是哪一種死亡原因增加導致死亡增加。


AMI住院數
住院死亡人數(百分比)
轉歸代碼
4死亡
5自動出院
A病危出院
1997
10,515
968 (9.2)
966
1620
0
1998
10,959
941 (8.6)
941
1656
0
1999
12,219
1,065 (8.7)
1064
1789
0
2000
13,027
1,024 (7.9)
1024
1919
0
2001
14,053
1,177 (8.4)
1177
2078
0
2002
15,227
1,266 (8.3)
1266
2113
0
2003
15,432
1,289 (8.4)
1288
2224
1
2004
17,345
1,488 (8.6)
1485
2372
3
2005
17,648
1,532 (8.7)
1432
2191
0
2006
18,181
1,631 (9.0)
1597
2169
34
2007
19,627
2,930 (14.9)
1663
947
1265
2008
20,661
3,223 (15.6)
1832
819
1390
2009
20,730
3,102 (15.0)
1722
767
1377
2010
21,762
3,398 (15.6)
1901
661
1495
2011
21,968
3,406 (15.5)
2031
674
1373

表:AMI死亡和轉歸代碼4,5,A的關係,另外因為沒有列入自殺,所以死亡人數和轉歸代碼總和有些微差異。

後來有令人非常訝異的結果,發現2006年前,病危自動出院很少醫院使用,2006年後,病危自動出院突然大增,增加的死亡人數都由於此變項數量增加而增加,同時間轉歸代碼中的5自動出院人數大減。2006-2007年為轉折點,不知為何原因,各醫院開始減少轉歸代碼5自動出院,改為A病危自動出院。

醫院轉歸代碼變化:


天心假設一個合理且大膽的推測,就是健保給付內容突然改變,導致各大醫院盡力減少自動出院而改為病危出院。這樣的推論理由是,因為轉歸代碼理論上是各醫院健保申報人員和病歷室其中之一負責編碼,能夠影響醫院這種大規模行為變化的最有可能的當然是健保局的規定,。

最後天心靠著google大神找到答案,健保局在2006年前後公告, 健保局公告

() 一般自動出院或轉院個案,若其住院日數小於「該Tw-DRG幾何平均住院日」且實際醫療點數界於上下限臨界點範圍內者,依前述()公式計算之Tw-DRG支付定額,除以該Tw-DRG幾何平均住院日數,論日支付。
()死亡及病危自動出院個案,依前述()()項計算。

天心的推論:


大家不需要了解複雜的健保給付條文,但是從上述兩個條文得知,如果在2006年後,醫院的住院病人出院使用轉歸代碼5自動出院或者是6轉院,有可能會導致健保給付變少。

這樣說或許不是完全正確,應該是說,在2006年前,各醫院的健保醫療申報人員並不重視轉歸代碼,因為跟醫療給付無關。所有病危出院的病患,在轉歸代碼被輸入了5自動出院。(這裡也要說句公道話,病危自動出院輸入自動出院其實也沒大錯,因為的確是自動出院)

2006年後,情況完全改觀,轉歸代碼突然變得重要起來,因為直接關係到健保給付給醫院的點值,直接影響到醫院的命脈,各醫院儘全力爭取該有的點值點數給付,當然,最後的結果,所有2007年後病危出院的病患都被醫院在轉歸代碼輸入A病危自動出院。

曉風健保規定講解:


真正的事實是,2006年,健保資料庫的轉歸代碼並沒有A病危自動出院,那時候健保局正在準備DRG制度導入,預計時間2010年開始,但是需要正確評估每位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開始要求各醫院對於病危自動出院的病患在出院時,輸入轉歸代碼A病危自動出院。

在2010年開始DRG初期實施,醫院發現如果是DRG個案轉歸代碼本來應該為A,輸入錯誤的5一般自動出院,會導致虧損。

天心:經過曉風解釋,一切都合理了,各位可以注意其實2007,2008,2009年5一般自動出院和A病危自動出院比例還在變動(1.3-1.8),2010-2011年後5和A的比例就變動不大(2.2-2.0)。


使用轉歸代碼偵測住院死亡到底是低估還是高估?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