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天心
很多人會問,做醫學研究,健保資料庫最強的優勢在哪裡?
我從2011年底到2015年底,每個階段我的答案都會變化,不過從今天要講的這個主題是有關健保資料庫的手術研究:
健保資料庫醫學研究,最強的力量在於,有人會說是數量,用超大的數量來鎮攝其他讀者。也有人會說用資料庫建造出類似臨床研究設計的醫學研究環境,這可以是RCT,可以是retrospective risk factor分析。
但是手術研究,有一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健保資料庫沒有手術術者(operator)的開刀詳細記錄,講白話就是,健保資料庫不知道每一次開刀,刀怎樣劃下去,切下哪些組織,避開哪些組織,最後怎樣縫合。對於專門開刀的研究者來說,這簡直是研究者的惡夢,特別是外科醫師,看著內科醫師健保資料庫一篇一篇的發,外科醫師就是看得到吃不到,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告訴大家,外科手術也可以用健保資料庫來作研究。
一個年輕研究者最開始的研究:就是模仿
這一篇研究起源很簡單,我在2011年底網路上看到這篇文章,心臟節律器手術後的感染研究,我就在想,國外能做,台灣也能做,所以我就開始參考這篇文章,設計出一篇研究設計。
而我花了三年時間做完刊登出來,而這一篇文章於2014年年底刊登在medicine。
研究背景:
這篇的研究設計,主要是探討,心臟節律器裝置後,造成感染的危險因子研究。這研究設計很簡單,就是典型的respective study,只要是會作手術的醫師,把自己開過的刀,挑個幾百個case,就能去病案室收集資料作出來。
研究難度:
實驗設計:低到中(如果outcome不需要時間追蹤,是在手術那次住院發生,難度降為低)
資料庫處理難度:低到高(如果不需要使用特殊醫材碼,藥品碼,難度降為低)
統計難度:低到高(如果不需要使用recurrent model,只擷取事件發生的第一次,難度立刻將為低)
研究時間:3個月到半年(那是指我現在的團隊能力,我那時候的團隊能力花了三年)
為什麼花這麼久?
我第一篇健保資料庫手術研究就挑上這個研究,那時候天心一點都不懂健保資料庫,剛買資料就漏東漏西,光是取得能分析的資料就花了半年。天心非常感謝國衛院,對於我這個生手有著無限的包容,我記得這個案子我總共買了三次還是四次,每次都買錯,都慢慢給我指導。
另外那時候我不太瞭解健保資料庫研究的特性和團隊作戰的好處,野心太大,同時做了太多篇研究,2014年初,我同時進行約7篇研究,研究多就會不知道該放心力在那個研究身上,後來我找到我大學同學林佑賸協助,順利於2015年12月刊登。
研究背景說明:
Pacemaker implantation,心臟節律器裝置,是用來治療心博過緩的一種裝置,需要lead(電極)和generator(電池),其實手術程序很像做化療之前要做的人工血管(Port-A)。
後來因為科技進步,有延伸出三種變形,一個ICD(implantable cardiovertor defibrillator),一個是CRT(cardiac resynchronized therapy),一個是CRT-D。
ICD就是對於常常發生致命心律不整的病人,我們心臟科醫師直接裝個除顫器在病患體內,直接治療,效率最高。CRT則是使用第三根電極,使心臟電氣傳導有問題的病患,跳動恢復類似本來沒問題的樣子。CRT-D更簡單,就是ICD+CRT做在一起。
這四種器械,統稱C.I.E.D,就是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裝置這些人工植物物,當然會有感染的危險,簡單來說,有一點類似人工關節。
定義入選人群:健保局醫療給付項目手術碼
這篇文章我不想講很複雜的醫療給付項目碼,所以各位只需記得這個:
68041B:插入或置換永久性節律器—多導線:7174元
那這個研究很簡單的是,就是有住院做過這個手術68041B,然後又住院發生PPM infection,然後我們就研究這群人的風險因子就可以了。
迷樣的健保給付標準造成研究困難:
這研究這樣就完了嗎?當然不是。
研究做到一半,天心突然發現,恩,裝節律器有手術碼沒有錯,可是ICD呢?CRT呢?還有最神奇的是,各位在看一遍
68041B:插入或置換永久性節律器—多導線:7174元
對,沒有錯,新裝一台節律器(new),和換一台節律器(replacement),對健保局來說,技術難度一樣,所以價錢一樣。換個簡單的比方就是,組裝一台新車的費用,跟幫一台引擎損壞的引擎更換引擎,價錢一樣。
我的天,如果研究中沒有說明,新裝,更換,還有你裝的是什麼器械,這研究能看嗎?果然是迷樣的健保給付制度。